蘇州市吳中區政務服務管理辦公室
蘇州市吳中區政務服務中心
蘇州吳中經濟技術開發區一站式服務中心
弘揚國醫精髓傳承中醫文化
—— 吳中人民醫院聯合吳文化博物館開展吳門醫派傳習課活動
前言
為緊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主題,突出江南文化內涵,更好發揮文明實踐在服務群眾文化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激發區域夜經濟活力,凸顯行業新時代文明實踐優勢成效,根據上級文明辦相關工作要求,我院與吳文化博物館共同開展了“吳醫之光——吳門醫派傳習課”系列活動。
9月15日晚,我院黨委副書記吳楨、中醫科副主任中醫師彭娟來到吳文化博物館與現場群眾共同交流吳門醫派的傳承和發展,分享中醫養生的精髓和要義。
吳楨副書記首先介紹了“吳門醫派的前世今生”。他提到,吳文化博物館是吳中文化的高地,是吳文化的有形載體,而吳門醫派亦是吳文化的一部分,在吳文化博物館舉辦吳門醫派的中醫講座,既是傳統中醫文化的外延和嘗試,也體現了吳文化的博大與包容。
吳楨副書記從泰伯奔吳講到元明之前的吳中醫學,從明清吳門醫派的發展講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百年醫道的傳承與跨越,從吳中名醫講到吳醫著述······將吳門醫派發展的歷史瞬間生動地展現在大家眼前,為大家帶來了一場精彩的文化盛宴。
副主任中醫師彭娟是吳門醫派士材學派第12代傳人,她以“士材節氣養生——白露”為主題,為大家詳細解釋了白露節氣養生之道。彭醫師談到,“八月節……陰氣漸重,露凝而白也。”故名白露。白露繼于處暑之后,表明暑氣退卻,天氣逐漸有了一絲寒意。俗語說得好“處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這句話的意思是說,處暑每天須用一盆水洗澡,過了十八天,到了白露,就不能再赤膊裸體了,以免著涼。也就是老百姓常說的“白露身不露”,提示人們要開始注重防寒保暖。
中醫以陰陽消長的角度來看待季節更替,夏至一陰生,陰陽轉換開始進行,陰寒氣候逐漸占據上風,到了仲秋的白露涼意已濃。除了涼意,秋天另外一個顯著的特征就是“燥”,中醫有“燥主秋令”的說法,而肺五行屬金,肺喜潤惡燥,故秋季易傷肺陰。人們在秋季容易出現口干舌燥,咽癢,干咳等不適,另外還有頭皮屑增多,皮膚干燥等癥狀則與“肺主皮毛”的功能有關。此外,人體的五臟六腑中還有肝、胃容易陰傷,在秋燥病往往會傷及肝胃之陰,而出現口渴、嘈雜、大便干結、煩躁易怒等癥狀與情緒。
彭醫師從生活起居、飲食調攝、情志管理等方面對白露節氣養生進行了詳細解讀,內容豐富、蘊含哲理,展現了“士材學派”中醫養生的精華,在場觀眾紛紛表示意猶未盡。
活動最后還邀請了高級健康管理師錢清渠為大家傳授“陽康”后的養生方法。
活動受到了現場群眾的一致好評,大家表示不僅豐富了業余生活,也提高了對于中醫文化的認識,對中醫養生和中醫治療也有了更深的了解。
我院繼續開展豐富多樣的中醫藥體驗活動,傳承和弘揚中醫藥文化精髓,讓社會大眾了解中醫藥、感受中醫藥、熱愛中醫藥,助推祖國中醫藥事業的發展。
策劃:蘇州市吳中人民醫院黨辦
供稿:黨辦
攝影:余 路
編輯:楊心怡沈蒙
審核:吳楨
主辦單位:蘇州市吳中區人民政府辦公室 網站支持
備案:蘇ICP備10060399號 網站標識碼:3205060031
公安部備案號:32050602010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