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市吳中區政務服務管理辦公室
蘇州市吳中區政務服務中心
蘇州吳中經濟技術開發區一站式服務中心
提案者 | 民革吳中區基層委 | 提案編號 | 210 | |
標題 | 關于完善吳中區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建議 | |||
提案內容 |
養老問題一直是民生關注熱點,為了摸清我區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現狀,我們結合單位的審計項目,集中2個月時間對我區社區居家、機構養老服務、困難老年人兜底保障以及養老服務市場優化等方面政策落實,建設成效、組織管理情況進行了調研,走訪了部分養老機構和社區。 據統計,目前我區共有60周歲以上戶籍老年人17.91萬人,占戶籍總人口的23.39%, 80周歲以上戶籍老年人2.77萬,占老年人口15.47%,已經進入中度老齡化社會。吳中區為有效應對人口老齡化、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著力優化為老服務資源配置,深入推進醫養融合發展,不斷強化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滿足全區老年人日益增長的養老服務需求。我區先后獲評全國第三批智慧健康養老示范基地,江蘇省第二批智慧健康養老創新基地,入選第三批省級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創新示范地區。但是在調研中我們也發現了一些不足之處,比如養老機構服務質量不均衡、布局不夠平衡,養老服務的供需不相匹配、養老從業人員的專業水平有待提高、養老產業尚未成熟等。 一、加快綜合為老服務中心建設,提升居家養老服務品質 居家社區養老作為養老服務的主體,95%以上老人和家庭選擇這種方式。目前,全區建有1個居家養老中心,14個虛擬養老院分站,為全區2.7萬余名80周歲以上老年人提供居家上門服務。215個村(社區)實際配建日間照料中心199個, 助餐點141家。但是我們要看到居家上門服務還是以非自費為主,日間照料中心的運營專業化不夠,服務質量偏弱。我們一是合理規劃綜合為老服務中心建設,以提供高品質的服務為目標,集中財力物力,在選址上進行充分論證,一個中心可以輻射周圍好幾個社區或鄉鎮,能夠提供助餐配餐、醫療保健、休閑娛樂、認知干預、心理支持等一站式養老服務。在第三方運營機構的選擇上由區或者鎮(街道)統一招投標,合理壓降運營費用,形成競爭機制,提升社會化運營比例和服務質量。二是建立區級運營補貼與社區養老服務設施星級相掛鉤機制,真正發揮運營補貼資金撬動作用。三是可以在社區推廣“社區+物業+養老”的先進經驗,鼓勵物業服務企業利用現有人力、場所開展為老助餐、居家上門照料、就醫陪護等服務。 二、推進公辦機構改革,提升養老機構整體運營水平 目前吳中區有養老機構26家,其中公辦10家、社會力量舉辦16家,養老機構設置養老床位5810張,床位使用率為55.8%。公辦養老機構以收住生活自理型老人為主,護理型床位較少,提供的養老服務只能滿足最基本的需求,這也是入住率低的原因之一。所以我們一是要提升養老服務管理水平。相關職能部門要在確保服務質量的前提下,積極推進公辦養老機構改革,以總體承包、委托運營、合資合作等方式,依法合規地委托給社會組織、企業或有能力的個人進行運營,以多元化的運營模式提升管理水平。二是優化服務品質,區內養老機構的服務質量不均衡,有些養老院的基礎設施陳舊、軟硬件水平均不高,要推進升級改造,將農村敬老院提升為具有一定綜合能力的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吸引更多的老人入住。鼓勵有能力的養老機構開設家庭床位,各地區可根據情況,加大與醫療機構的合作,打造集機構養老、居家養老服務、日間照料為一體化的綜合性養老服務中心,解決老人多方面的需求,尤其是失能老人在健康護理、餐飲、夜間照料等方面上門服務的需求。 三、拓寬就業渠道,提升從業人員素質、技能 目前,吳中區有養老服務從業人員1604人, 50周歲以上762人、占比47.51%,初中及以下學歷898人、占比55.99%,機構養老護理員持證上崗率為81.12%。隊伍總體來看年齡大、學歷低,機構護理員收入也較低,供需矛盾突出,高技能人員更是短缺。所以一是要從福利待遇、社會地位、工作環境、職業教育等全方位提升高素質人才進入養老行業的意愿。可以與高校合作開展研究,設置相關專業加快培養老年醫學、康復、護理、營養、心理和社會工作等方面專業人才。二是利用好閑散勞動力,目前農村隨著拆遷推進,失地農民增加,出現一些閑散勞動力,他們有著強烈的就業愿望,村委會可以出面組織,對這部分人員進行登記,組織相應的培訓,可以為本村需要的家庭就近提供上門服務,包括打掃衛生、個人清潔、簡單的護理、夜晚陪護等工作。既可以增加就業渠道也彌補了服務機構人手短缺的問題。 |
|||
承辦單位 | 主辦 | 吳中區民政局 | ||
協辦 | ||||
答復內容 |
一、優化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供給 針對我區社區養老服務設施村(社區)全覆蓋的目標還有缺口、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建設運營投入不足,運營的專業性還不夠等問題,2024年,繼續將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網絡建設納入高質量考核,不斷優化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供給。一是加大規劃建設力度。指導鎮(街道)綜合考量老年人口分布、服務需求、服務半徑等因素,按照每個鎮(街道)至少2個綜合為老服務中心、每個村(社區)至少1個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的標準,合理規劃建設社區養老服務設施。二是推行“一站多點”運營管理模式。以綜合為老服務中心或者規模較大的日間照料中心為中心站,協同聯動管理周邊3—4個相對較小的日間照料中心,形成一個社區養老服務片區。每個鎮(街道)劃分成若干個社區養老服務片區,鎮(街道)、村(社區)按照一定比例配套資金,由鎮(街道)統一招投標,遴選2家專業化、連鎖化的養老服務機構,開展養老服務片區的社會化運營,完善日托、助餐、養老顧問、輔具推廣、生活照料、醫養康養結合等服務內容,合理壓降運營費用,形成競爭機制,提升社會化運營比例和服務質量。推進家庭照護床位和認知癥友好社區建設,打造特色亮點,提高社區養老服務品質。三是優化考核管理辦法。制定我區社區養老服務設施星級評定辦法,評選出一批星級示范社區養老設施,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建立區級運營補貼與社區養老服務設施星級相掛鉤機制,真正發揮區級運營補貼資金撬動作用。通過以評促建、以評促改,整體提升社區養老服務質效。 關于物業參與養老服務的問題。由于物業養老服務房租投入較大,居民從自費購買養老服務的意愿低,物業公司自身造血能力比較弱。同時,因部分物業服務內容和養老服務內容難以區分,我區也一直未落實的相關補貼政策,2022年我區試點的“社區+物業+養老”還沒有較成功的試點案例。下一步,我們還需進一步總結原因,爭取通過新建住宅區配套養老用房,免費交由物業公司管理,為社區老年人提供家門口的服務,減輕物業公司前期投入。 二、扎實開展養老機構提質增效行動 針對公辦敬老院兩證缺失、公建民營社會化改革遲緩的問題,下一步將加強全區機構養老資源統籌,提升養老機構服務質效。一是要加快推進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建設。推動胥口采香涇、甪直鎮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項目抓緊建設,度假區香山街道敬老院改造或光福鎮新造一個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補上西部片區缺少醫養結合護理型床位的短板。按照“三區一城”格局,統籌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養老床位資源,保障特困、低保等特殊困難對象兜底養老及中低收入、工薪階層家庭提供普惠養老需求。二是拓展機構服務內容。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將服務延伸至社區、家庭,通過“開門辦院”提高設施利用率,開展家庭照護服務。在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建設認知癥障礙照護專區,為認知癥老人提供專業服務。開展智慧養老院試點,降低機構運營成本和運營風險,提升服運營效能和服務質量。三是打造品質養老。扶持發展養老服務龍頭企業、組織和知名品牌,逐步建立連片輻射、連鎖經營、統一管理的養老服務模式。推動公辦敬老院公建民營轉型,探索與市康養集團實行合作管理,拓展康復、護理、日間照料等功能,提升服務水平。完善養老機構服務質量評價與監測體系,通過等級評定、科學引導、有效監管,補貼政策與養老機構等級相掛鉤,促進養老服務機構標準化、規范化。 三、加強養老人才隊伍建設 一是與高校職校合作,加快康養人才培養。探索在吳中中等專業學校設置康養相關專業和課程,加快培養老年醫學、康復、護理、營養、心理和社會工作等方面專業人才。鼓勵康養行業標桿性企業與學校共建康養微專業定向班,參與康養專業標準化培訓課程體系的開發。二是抓好養老人才隊伍培訓。養老服務機構養老從業人員可由機構向當地民政部門申請安排養老護理員、老年人能力評估員、老年人助浴員等專業培訓;社會上擬從事養老的城鄉勞動者可到人社部門申請安排相關養老專業免費培訓;繼續做好失能老年人家庭成員照護技能公益培訓,提升家庭照護能力。三是開展養老護理職稱評定。2023年江蘇省在全國率先試點建立省級養老護理專業技術職稱體系,意味著養老護理專業技術職稱評定夢想變成現實。我們將繼續做好養老護理職稱評定工作,打通養老護理隊伍職稱評定晉升通道,激發養老從業人員的成就感、價值感和榮譽感,吸引更多年輕人,更多高學歷、高層次人才進入養老護理行業,助力養老服務人才隊伍提質增效。 感謝您對我區養老服務事業的關心和支持,歡迎今后對我們工作多提寶貴意見。 |
主辦單位:蘇州市吳中區人民政府辦公室 網站支持
備案:蘇ICP備10060399號 網站標識碼:3205060031
公安部備案號:32050602010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