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市吳中區政務服務管理辦公室
蘇州市吳中區政務服務中心
蘇州吳中經濟技術開發區一站式服務中心
2023年,全區上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江蘇重要講話精神為遵循,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奮力推動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在2023年中國市轄區高質量發展報告中,位列百強區第七。蟬聯全國市轄區GEP首位。
一、綜合
初步核算,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624.00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4.0%,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7.50億元,增長1.5%;第二產業增加值741.15億元,增長4.2%;第三產業增加值865.0億元,增長3.9%,三次產業結構比例為1.1:45.6:53.3。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地區生產總值11.5萬元,比上年增長3.6%。
產業質量持續攀升。全年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559.44億元,增長3.6%;實現工業投資142.30億元,同比增長18.1%。產業集群加速發展。主導產業勢頭更勁,機器人與智能制造產業規模達1308.5億元,同比增長28.2%;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相關企業數超600家,產業規模實現780億元,同比增長25.8%;生物醫藥及大健康企業超500家,產業規模達382.3億元,同比增長26.2%。
2023全年新設市場主體3.83萬戶,其中新設企業1.39萬戶。年末全區共有各類市場主體27.8萬戶,其中企業11.3萬戶。
財政收入保持穩健增長。2023年全區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22.64億元,比上年增長5.8%,稅收占比為80.6%。
二、農業
全區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34.33億元。全區糧食播種面積3.73千公頃,蔬菜播種面積4.08千公頃。全年糧食總產量2.71萬噸,比上年增長16.8%,其中夏糧產量0.43萬噸,增長230.8%;秋糧產量2.3萬噸,增長4.5%。年末生豬存欄1.96萬頭,下降37.2%,全年生豬出欄0.54萬頭,增長260%。主要農產品中,豬肉產量454噸,蔬菜產量10.30萬噸,水產品產量0.72萬噸。
全面推進五大鄉村振興片區建設,挖掘9個重點建設區域內的文化資源、生態資源和農業資源,實施片區項目80個。加快洞庭山碧螺春茶文化園二期、東山枇杷文化產業園等項目建設,實施農業園區轉型升級項目18個。加快推進全域土地綜合整治,新改建高標準農田5300畝,守牢糧食生產安全底線。完成50個自然村、3300余戶天然氣進村入戶。強化農房建設管理,以點帶面推進農村違規建房專項整治,全面遏制違規建房新增問題。
三、工業和建筑業
工業經濟穩定增長。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全年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559.44億元,增長3.6%;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539.16億元,增長8.0%。分門類來看,主要行業產值實現較快增長,儀器儀表制造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和汽車制造業分別增長7.8%、18.7%和31.7%。
全區實現建筑業總產值360.67億元,比上年增長20.3%,其中建筑工程產值326.7億元,增長23.0%;安裝工程產值32.6億元,同比增長1.9%。竣工產值159.24億元,比上年下降36.8%。全年資質以上建筑業企業房屋施工面積1235.72萬平方米,比上年下降25.4%。
四、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21.34億元,比上年下降15%,其中第一產業投資0.14億元,增長541.4%;第二產業投資144.65億元,增長18.4%,其中工業投資142.3億元,增長18.1%;第三產業投資376.55億元,下降23.4%。全年完成基礎設施投資35.30億元,比上年增長4%。
全年完成高技術產業投資81.35億元,比上年增長50.9%,其中高技術制造業投資77.3億元,增長52.6%。完成新興產業投資156.31億元,比上年增長18.2%,占固定資產投資比重達30.0%,其中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軟件和集成電路、生物和新醫藥等行業投資分別比上年增長20.1%、33.6%、37.1%和40.9%。
全年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278.93億元,比上年下降28.8%。房屋新開工面積229.64萬平方米,增長264.8%;房屋施工面積998.6萬平方米,增長0.5%;房屋竣工面積183.1萬平方米,上升102.5%;全年商品房銷售面積291.8萬平方米,比上年下降8.4%。
五、國內貿易
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37.1億元,比上年增長5.5%。糧油、食品類等生活必需品類零售額有所下降,同比下降8.8%,其中水產品類零售額跌幅最大,同比下降15.6%;限額以上電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類、飲料類、體育、娛樂用品類等消費類商品零售增長較快,分別同比增長496.9%、232.7%、71.6%;限額以上汽車類商品零售有所上升,同比增長1.1%,其中新能源汽車在汽車零售繼續保持高速增長,同比增長49.8%。
六、對外經濟
全年貨物進出口總額101.8億美元,比上年增長3.7%,其中出口76.46億美元,增長6.0%,進口25.32億美元,下降2.8%。貿易方式持續優化,一般貿易進出口79.96億美元,比上年增長8.6%。從經濟類型看,內資企業進出口61.1美元,增長14.1%;外國和港澳臺商投資企業進出口40.7億美元,同比下降8.8%;私營企業進出口58.8億美元,增長14.1%。
七、財政金融
2023年全區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22.64億元,比上年增長5.8%。全區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03.23億元,比上年下降5.4%。年末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余額4030.73億元,比年初增長13.7%;其中住戶存款余額1858.65億元,比年初增長17.3%。年末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余額4522.85億元,比年初增長14.8%。其中短期貸款余額1545.94億元,比年初增長16.6%;中長期貸款余額2845.6億元,比年初增長13.6%。
八、交通物流
2023年全區交通系統完成客運量841萬人次,同比增長0.2%。至2023年年末,全區公路總里程達1130公里,其中三級以上公路1009公里,內河航道通航里程353公里。年末營業性車輛擁有量為6726輛,其中客運汽車268輛,貨運汽車6458輛。
九、科技教育
創新主體加快集聚。入選省創新型示范區建設名單,實現全區高新技術產業產值1767.9億元,占規上工業總產值比重70.7%。新增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1家、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83家、創新型企業1569家。10個項目獲省科學技術獎。舉辦東吳雙創峰會,入選國家級重大人才工程13個,數量超歷史總和。獲評省雙創人才9人、姑蘇創新創業領軍人才56個、蘇州杰出人才獎1名,高技能人才新增數首次破萬,新增人才公寓3065套。
西山實驗學校等6所學校建成投用,新增學位8800個,光福九年一貫制學校等3所學校開工建設,7所外來工子弟學校轉為公辦學校分校區,組建學校“1+1+N”心理網格。入選省“蘇教名家”培養對象2名,新增中小學正高級教師10名。高考本一達線數增長40%,“985”“211”高校錄取人數增長15%。吳中中專成功獲批江蘇聯合職業技術學院辦學單位,吳中技師學院在全國第二屆職業技能大賽上摘得2枚金牌、位列全省第一。
十、文化旅游、衛生和體育
年末全區擁有衛生機構398所,其中醫院32所、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346家。衛生機構床位7713張,其中醫院6721張、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992張。衛生機構人員總數12670人,衛生技術人員9531人,全區各級醫療機構全年完成診療量871.1萬人次。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年末全區常住人口141.14萬人,比上年末增長0.3%,常住人口城鎮化率77.89%。年末戶籍總人口78.32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66萬人。全年出生人口5842人,出生率為7.5‰;自然增長率為-0.3‰。全區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3972.5元,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5041.3元,增長4.3%。
就業優先發展戰略深入實施,建成“家門口”就業服務站13個,開展補貼性技能培訓3.45萬人次,新增城鎮就業超1.7萬人,戶籍應屆高校畢業生就業率達97.6%,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新增企業養老保險參保1.4萬人、住房公積金繳存5.8萬人。發放各類救助補助資金超6800萬元,惠及困難群體1.2萬人。新建保障性租賃住房5001套,交付安置房1.3萬套,辦理安置房產證1.8萬件,房屋征收補償房票安置有序推行。
十二、城市建設和公用事業
城市形態高標準完善。國土空間總體規劃通過區人大常委會審議,“三區一城”單元規劃、村莊規劃等編制加快推進。完成拆遷清零項目306個,騰退土地5176畝,完成低效用地再開發3749畝,萬達南、科恩等一批地塊實現清零。甪直、郭巷國土空間全域綜合整治項目獲批省示范項目。完成高架橋下空間環境綜合整治6處、支路街巷架空線整治28條。尹山湖隧道、南湖快速路東延、星塘街南延一期等8條道路、隧道建成通車,吳淞江整治先導段開工建設。環太湖公路入選全國“十大最美農村路”。城市建管精細化落實。大運河“最靚麗三公里”城市更新有序推進,完成城鎮老舊小區綜合改造7個、農貿市場改造15家,改造提升背街小巷10條,拆除違建66萬平方米。中心城區建管養范圍擴大至南湖路以南。積極推進城市生命線安全工程。19處擁堵交叉口完成渠化改造,新辟、優化公交線路27條,建成10處下沉式非機動車停車站點和3個“B+R”項目,新增各類停車泊位超2.6萬個。新改建口袋公園5個、公廁21座,治理城市內澇積水點191處。
十三、資源、環境和安全生產
成立太湖綜合治理和生態保護委員會,開展新一輪太湖綜合治理,推進太湖綜合治理保護十大行動計劃,落實“兩保兩提”要求,飲用水水源地水質穩定達Ⅲ類,太湖東部湖區水質達Ⅲ類、總磷濃度下降35.2%,太湖連續16年實現安全度夏、湖體水質達2007年以來最好水平、首次被生態環境部評價為優良湖泊。河(湖)長制深入推進,治理河道79條、42.4公里,消夏江等5條河道獲評市級以上幸福河湖。國考斷面水質優Ⅲ比例保持100%,省考斷面水質優Ⅱ比例達75%。實施東山通湖河道綜合整治、光福老鎮區雨污管網改造等13個治太項目。完成金庭、東山、光福引水上山工程,新建管道104公里。生態底色更加鮮明。中央、省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反饋問題整改壓茬推進,退圩還湖、通橋油庫序時整改,西山國家森林公園內違建問題整改完成。實施VOCs綜合治理等201個治氣工程,全年PM2.5濃度29.2微克/立方米,優良天數比率80.5%,空氣質量綜合水平全市第一。生態效益持續釋放。全區原生物種數超1190種,生態質量指數(EQI)保持全市首位。精心編制濕地規劃,優化濕地布局,濕地面積占全市的50.3%,三山島濕地生態修復獲評省“最美生態保護修復”典型案例,持續擴大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基地示范效應。持續深化安全生產專項整治,安全生產事故起數和亡人數同比均下降20%,全面推進工業集中區安全整治和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創建,新增二級標準化企業55家。
主辦單位:蘇州市吳中區人民政府辦公室 網站支持
備案:蘇ICP備10060399號 網站標識碼:3205060031
公安部備案號:32050602010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