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市吳中區政務服務管理辦公室
蘇州市吳中區政務服務中心
蘇州吳中經濟技術開發區一站式服務中心
2019年吳中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概況
2019年,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區上下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推動高質量發展,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在“山水蘇州、人文吳中”的美好藍圖下,解放思想再深入、改革開放再出發,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等工作,聚力協同聯動、務實高效、服務創新,一步一個腳印走好“優生態、惠民生、興產城、善治理”高質量發展之路。
一、經濟運行
綜 合
全區經濟社會保持平穩較快發展,經濟結構進一步優化。2019年,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278.72億元,較上年增長6.1%(按可比價計算),其中:第三產業完成增加值684.12億元,增長8.1%(按可比價計算)。三次產業的比例為由上年的2.0:46.8:51.3調整為1.4:45.1:53.5,第三產業比重較上年提高2個百分點。按戶籍人口計算的人均地區生產總值181272元,較上年增加5004元。
財政收入保持穩健增長。全區實現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75.63億元,較上年增長9.3%,稅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比重達92.3%。
財政支出結構持續優化。全區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53.33億元,較上年增長8.2%,一般公共服務支出16.98億元,較上年增加11.0%。教育支出、科學技術支出、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明顯增加,分別比上年增長23.7%、48.2%和36.6%。
農林牧漁業
特色農業提檔升級。新建高標準農田4000畝,永久劃定水稻生產功能區2.6萬畝,完成養殖池塘標準化改造1.7萬畝。太湖現代農業示范園入選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創建名單。農民合作社質量提升整區推進國家級試點深入開展,新增國家級示范社2家。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入選全國改革試點經驗典型。推進蘇州現代農產品物流園建設。創成“智慧農業”等示范基地6個,獲評全國縣域數字農業農村發展先進區。成功舉辦碧螺春茶文化節、太湖論“稻”等特色農產品推介活動,洞庭山碧螺春產區獲評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吳中大米、江南味稻等品牌逐步打響。2019年,全區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為35.49億元,其中:農業16.65億元、林業0.8億元、畜牧業0.3億元、漁業10.63億元、農林牧漁服務業7.1億元。
農業綜合機械化水平穩步提高,至2019年年末擁有農業機械總動力13.66萬千瓦,擁有大中型拖拉機76臺,機動水稻插秧機73臺。
工 業
深入實施實業興區戰略,把做大做強實體經濟作為穩增長、提質效的主抓手,全力推動產業層次、綜合實力向更高水平攀升。2019年,全區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624.38億元,較上年增長4.3%。其中,內資企業實現產值956.71億元,較上年增長13.4%;外商及港澳臺工業企業實現產值667.67億元,較上年減少4.3%。
傳統主導行業保持優勢。2019年,全區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實現工業總產值345.78億元,占全區規模以上工業總量達21.3%;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實現工業總產值184.18億元,占全區規模以上工業的11.3%。
建筑業
建筑業企業隊伍逐漸壯大,建筑業產值穩定增長,為全區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2019年,全區資質內建筑施工企業完成建筑業總產值224.67億元;簽訂合同額362.99億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積1353.07萬平方米;全區建筑業勞動生產率為28.5萬元/人,較上年下降2.5%。全區建筑業企業各項效益指標表現良好,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25.33億元,建設成本有效控制,利潤快速增長,實現營業利潤8.88億元。
交通運輸業
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繼續加強,加快交通管理現代化進程,提升交通運輸效能。2019年,全區交通系統完成客運量2559萬人次,較上年略有增長;旅客周轉量103628萬人公里,較上年減少0.2%。至2019年年末,全區公路總里程達1161公里,其中三級以上公路1026公里,內河航道通航里程357公里。汽車保有量繼續增加。年末營業性車輛擁有量為11560輛,較上年減少2401輛,其中客運汽車2862輛,貨運汽車8698輛。
國內貿易
順應消費趨勢的轉變,努力拓展新的消費增長點,促進“互聯網+先進制造業”融合發展新增一批生產性服務業領軍企業、總部企業,實現生產性服務業增加值增長8%。優化出口結構,提高一般貿易比重,創成3個市級以上出口品牌。拓展“境貿通”平臺功能。積極對接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探索進口貿易發展新模式。2019年,全區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41.24億元,較上年增長7.6%,其中批發和零售貿易業實現零售額404.70億元,較上年增長7.6%,住宿和餐飲業實現零售額36.53億元,較上年增長7.1%。
金融業
金融支持實體經濟能力不斷提升,8家企業納入科創板后備庫,金控集團、太湖城投獲信用等級AA評級。創新設立“東吳貸”、東吳創新創業引導基金,完善中小企業貸款增信基金管理辦法,支持實體經濟貸款余額達680億元,獲評省級金融生態優秀區。至2019年年末,全區金融機構本外幣存、貸款余額分別為2603.66億元和2673.16億元,其中人民幣存、貸款余額分別為2534.72億元和2660.25億元。
房地產業
分類施策去庫存,房地產市場調控取得成效。全年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372.93億元,較上年增長21.4%,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為65.3%。施工房屋面積為1320.79萬平方米,竣工房屋面積145.02萬平方米,分別較上年增長11.3%、49.8%。商品房銷售面積248.56萬平方米,商品房銷售額411.57億元。
旅游業
深入推進全域旅游建設,鄉村旅游蓬勃發展,旺山景區入選省首批旅游風情小鎮。全年實現旅游總收入379億元,累計接待中外游客2470萬人次,分別較上年增長5.6%和1.3%。
二、改革開放
民營經濟
進一步激發民營資本活力,鼓勵民營資本扎根本土,深耕實體經濟,不斷增強市場競爭力。2019年,全區新增內資企業11364戶,新增注冊資本548.85億元。其中,全區新增私營企業10935戶,全年新增私營企業注冊資本447.33億元。至2019年末,全區私營企業達76106戶,累計注冊資本達3617.32億元。
對外貿易
對外貿易穩中有進。商事制度改革持續深化,先后組織美國、德國、北京、上海、深圳等地招商活動,引進3000萬元以上產業項目(不含房地產)384個、總投資268億元,其中10億元以上項目5個。復星醫藥、浪潮智能等一批科技創新型、規模集約型項目進駐落戶,立訊精密實現當年簽約投產。2019年,全區完成進出口總額80.38億美元,其中出口56.30億美元,進口24.07億美元。
利用外資
開放型經濟規模保持平穩。貝爾曼磁電、博思特自動化等一批項目通過招商預審。2019年,全區新批外商投資項目56個,新增注冊外資15.94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3.8億美元。
三、城鄉建設與環境保護
固定資產投資
統籌兼顧,加強項目協調力度,著力推進項目建設。2019年,全區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571億元。其中民營經濟投資441.33億元,比上年增長15.2%;三資企業投資90.76億元,比上年增長154.0%。投資結構繼續優化,三次產業之比為0.3:13.2:86.4,第三產業比重較上年減少0.3個百分點。
基礎設施建設
城鄉交通設施持續優化。2019年先后建成東環南延、南湖路一期2條高架快速路,建成蠡墅立交1座,建成吳中東路橋、石湖東路橋、南湖路地面橋等跨運河橋3座,打通中心城區東西向斷頭路3條,全面提升了吳中中心城區交通出行條件。新辟及優化調整公交線路38條次,啟用新公交場站5個、公交候車亭118個。
環境保護與資源節約
污染防治深入推進。關停淘汰低效落后產能企業35家、印染企業8家、化工企業1家,完成重點行業揮發性有機物整治8家,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省環保督察信訪問題已全部整改銷號。清理澄北村楊梅灣區域、淞南村船廠區域、長巨村吳淞江沿線區域等“散亂污”集中區塊約500畝,整治“散亂污”企業140家,吳淞江沿線區域“散亂污”區塊化整治成效顯著,以淞港村奶牛場區域為典型的“散亂污”區塊整治成效被中國環境報、新華日報、省污防攻堅辦官方微信等媒體刊載宣傳。
四、社會事業
科技事業
堅持以科技創新為引領推進全面創新。2019年,全區專利申請量為22604件,專利授權量為9704件,專業技術人員達14.3萬人。新增高新技術企業319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達56家,省級民營科技型企業達1157家,新增市級以上科技計劃項目1140個。新增省“雙創計劃”6人、姑蘇創新創業領軍人才項目21個、姑蘇天使計劃項目15個。成功舉辦2019東吳雙創峰會,建立省級產業人才培訓基地1家、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2家、人才工作聯絡站32個,再添高層次人才、高技能人才4473人。
教育事業
文教事業邁上新臺階。教育資源擴容提質,啟用吳淞江實驗小學等13所學校,新增學位1.2萬個,招聘教師984人。清零無證幼兒園,校外培訓機構整治持續推進。教育品牌不斷做優,再添省級優質幼兒園2所、特色職業學校1所,成立木瀆高級中學教育集團,甪直高級中學通過省四星級高中現場評估。年末全區擁有各類學校(含民辦學校)81所,在校學生12.61萬人,畢業生2.09萬人,專任教師0.84萬人。其中,普通中學28所,普通中學在校學生3.39萬人,畢業生0.9萬人,高中畢業率100.0%。擁有幼兒園84所(含民辦),在園幼兒3.48萬人。
文化事業
文化事業邁上新臺階。圓滿完成全國“六藝”演出保障任務,《蘇扇工坊》等一批教學成果獲嘉獎。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不斷健全,保利大劇院等公共文化中心各場館完成演出活動超千場、惠及群眾130萬人次,吳中高新區科文中心建成開放,建成村(社區)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34家。廣泛開展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主題活動,圓滿舉辦蘇作文創峰會、“詩意大運河”全國油畫作品展等江南文化藝術節系列活動。新增省、市文保單位9處,創成省級文物安全綜合管理實驗區。
體育事業
2019年,全區擁有四百米標準田徑場10個。做強“環太湖”國際競走多日賽暨“太湖藍”馬拉松、“穹窿山兵圣杯”世界女子圍棋錦標賽等品牌活動。太湖足球運動中心投入運營,新增省級體育服務單位3家。
衛生事業
健康體系日益完善,啟動吳中人民醫院新院區等醫療機構建設,預防接種門診標準化率達100%。創成省級社區醫院、基層特色科室各1個。擴大國家慢性病綜合防控示范區成果,篩查心腦血管等慢性病目標人群15萬人次,糖尿病、高血壓患者等特殊人群門診用藥報銷比例不斷提高。衛生服務能力進一步提高,年末全區擁有各類衛生機構314個,其中醫院30個,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273個,診所、衛生所、醫務室139個。年末衛生機構擁有床位6594張,其中醫院病床5830張;擁有衛生技術人員7482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2758人、注冊護士3365人,分別比上年增長10.4%和10.1%。
社會保障
城鄉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完善,年末全區參加城鎮養老保險人數48.22萬人,參加城鎮醫療保險人數47.57萬人,參加城鎮失業保險人數39.57萬人。持續推進社保擴面,新增參保職工2.25萬人。住房公積金繳存入數凈增2.8萬人。精準兜牢保障底線,低保標準調高至每月995元,發放各類生活、救助補貼超6800萬元。養老服務提檔升級,光福鎮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完成改造,木瀆鎮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啟動建設,新增日間照料中心39家,獲評全省首個國家智慧健康養老示范區,4個鎮(街道)入選國家智慧健康養老示范鎮。
五、人口和人民生活
人口與就業
2019年末,全區戶籍人口達705416人,比上年末增加22499人,增長3.3%。其中:男性344463人,增長3.2%,女性360953人,增長3.4%,男女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為95.4。出生7202人,出生率為10.4‰;死亡3899人,比上年減少330人,死亡率為5.6‰;自然增長3303人,自然增長率為4.8‰,比上年減少了0.6個千分點。
全面落實“穩就業”措施,新增就業崗位1.93萬個,零就業家庭實現動態清零,城鎮登記失業人數降至3515人,比上年減少4人,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以內。積極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省級以上眾創空間累計達13個。
人民生活
落實各項惠民政策,不斷拓寬富民途徑,努力增加居民收入。2019年,全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70573元,較上年增長8.2%。收入結構逐步優化。生活質量進一步提高,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為39837元,較上年增長6.0%。年末城鄉居民人民幣儲蓄存款余額976.71億元,較上年增長15.5%。
市場物價
物價水平基本穩定。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為103.0,八大類商品及服務價格“七升一降”。其中食品煙酒類價格比上年上漲6.4%,衣著類價格上漲4.3%,居住類價格上漲2.9%,生活用品及服務類價格上漲2.5%,交通和通信類價格比上年下降1.0%,教育文化和娛樂類價格上漲0.7%,醫療保健類價格上漲0.7%,其他用品和服務類價格上漲5.1%。
主辦單位:蘇州市吳中區人民政府辦公室 網站支持
備案:蘇ICP備10060399號 網站標識碼:3205060031
公安部備案號:32050602010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