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市吳中區政務服務管理辦公室
蘇州市吳中區政務服務中心
蘇州吳中經濟技術開發區一站式服務中心
一、上半年工作情況
(一)壓實責任,穩住安全生產“基本盤”
牢固樹立“零事故”的理念和目標追求不動搖,全力壓降事故。截至目前,全區發生生產安全事故2起、死亡2人,同比分別下降33.3%和持平,未發生較大及以上事故。
一是強化督導壓實監管責任。嚴格落實“三管三必須”工作原則,強化督導督查,按照“4+1+1”模式設立4個地區督導組、1個區屬國企督導組、1個機動督導(巡查)組。各安全生產督導組、15個專委會專項督導組突出重點部位、關鍵環節,對各開發區、鎮(街道)開展全覆蓋督導。截至目前,累計督導102次,實地檢查183個重點場所和點位,共發現問題279項,已整改問題264項,整改完成率94.62%。
二是精準執法壓實主體責任。將計劃執法與交叉執法、“一帶一帽”等四項執法行動等有機結合,重點突出委外作業、廠房出租、工業集中區等監管重點領域,促使企業落實好主體責任。截至目前,全區共檢查企業766家,開具各類執法文書6830份,發現一般隱患3992條,整改3357條,整改閉環率84.09%;重大隱患15條,整改11條,整改閉環率73.33%。全區事前立案220件,“一案雙罰”94件,事前處罰總額478.34萬元,案均值2.1萬元。
三是理順機制消除監管盲區。印發《關于增設和調整區安全生產專業委員會方案》,增設“宗教活動場所”“醫療衛生機構”“商場市場”等6個安全生產專業委員,進一步明確部分新行業、新業態的日常安全生產監管職責,提升安全管理質效。
(二)凝聚合力,緊盯重大隱患“主攻點”
瞄準重點行業、重點區域、重點時段、重點人群開展系列活動,做到責任不落空、防線不失守、行動不斷檔,加強安全風險防范,堅決遏制較大以上及有較大影響的生產安全事故。
一是開展重點行業領域安全生產風險專項整治鞏固提升年行動。制訂全區《重點行業領域安全生產風險專項整治鞏固提升年行動方案》,聚焦14個重點行業領域、22項重點整治內容,統籌推進安全生產風險專項整治。截至目前,累計派出檢查組328個,檢查企業單位2023家次,推動問題隱患整改2452項。
二是開展重大事故隱患專項排查整治行動。印發《全區重大事故隱患專項排查整治行動實施方案》,分別召開區安委辦主任(擴大)會議暨全區重大事故隱患專項排查整治行動工作推進會議、區安委會全體成員(擴大)會議暨全區重大事故隱患專項排查整治行動工作推進會議,對全區重大事故隱患專項排查整治行動進行了部署。截至目前,全區各鎮(區、街道)、各部門累計抽查檢查企業431家,檢查發現重大隱患1個,已完成整改,行政處罰45次,處罰金額37.71萬元,曝光、約談、聯合懲戒企業27家。
三是開展基礎建設強化推進年行動。明確強化基層監管機構隊伍建設、強化應急管理體系建設等13個方面舉措,全面夯實基層基礎,實現“機構加強、重心下移、監管高效、素質提升”目標。區安委辦每月調度,確保各項任務加快落實。截至5月底,全區二級標準化“6個全覆蓋”涉及企業108家,現有地震應急避難場所2個,鄉鎮(街道)組織干部培訓14次,培訓人數達396人次。已建成企業安全教育體驗館8個。
四是開展企業安全生產突出風險隱患排查治理行動。印發《關于開展企業安全生產突出風險隱患排查治理行動的通知》,圍繞危化品、工貿、建筑施工、城鎮燃氣、自建房、交通運輸、消防、文化旅游等重點行業領域突出風險隱患開展集中治理,嚴格落實防控措施。截至目前,各重點行業領域累計派出檢查組280個,檢查企業單位1757家次,推動問題隱患整改2275項,警示約談企業負責人9人次。
五是開展危險化學品及煙花爆竹重大事故隱患專項排查整治行動。結合《危險化學品重大生產事故隱患動態清零工作方案》等9個工作方案要求,聚焦重點企業開展精準執法,從根本上消除重大事故隱患。對10家取得安全生產許可、經營許可的企業開展裝置設備帶“病”運行安全專項整治,自查自改,已發現并整改隱患16條。對3家重大危險源企業開展2023年第一次專項檢查,企業自查發現隱患145項并錄入全國危化品安全生產風險監測預警系統,市級交叉檢查發現隱患52條,已督促企業立即整改。
(三)抓住關鍵,找準重點領域“突破口”
堅持“小切口、抓關鍵”,抓住關鍵環節,壓降風險系數,結合重點領域企業“四個一批”專項治理,全面提升企業本質安全水平。
一是按期完成風險報告。按期高效完成全區工業企業風險定期報告工作,全區共報告企業10619家,6685家企業報告較大以上風險12197條,報告較大以上風險企業占總企業數的62.95%。中小企業自查自改工作已全面完成,全區落實自查自改中小企業7954家。
二是穩步推進達標創建。及時修訂印發《吳中區安全生產標準化一、二級企業創建達標獎勵辦法》,提高企業創建積極性。截至目前,全區新增申請二級標準化創建企業87家,納入考評企業82家。以民營工業集中區為重點推進整治創建工作,一季度共計抽查考評14個工業園,其中達標考評合格的有13個,并通過“紅黑榜”進行公示。
三是專項治理重點領域。有限空間“上鎖設柜”行動實現188家全覆蓋,金屬熔融作業區域“二道門”專項建設15家任務全完成。督促指導金屬熔爐企業開展“零點行動”17次,檢查企業27家次,發現隱患117項。對11家中頻爐企業開展全覆蓋核查檢查。對照“粉6條”內容開展檢查,督促32家粉塵涉爆企業每日系統打卡粉塵清掃。
(四)強化宣教,筑牢安全意識“新高地”
全面推進法治宣傳教育,學習貫徹落實安全生產法律法規,以全區從業人員為培訓重點,扎實推進培訓內容規范化、培訓方式多樣化、培訓手段現代化、培訓管理信息化,提高全民安全生產意識。
一是常態化培訓強意識。持續開展“吳中應急大講堂”、企業負責人“一季一課”安全宣講、“全民安全意識應知應會”,落實“班前班后5分鐘”崗位安全培訓,每月調度各地相關活動落實情況,持續推動安全意識提升工程。截至目前,全區開展“班前班后5分鐘”安全教育培訓企業5000余家,覆蓋一線班組1.6萬個,覆蓋一線崗位員工12萬余名。
二是浸潤式教育強知識。制定《吳中區鎮(街道)安全學校運行規范(試行)》,依托臨湖鎮安全學校先行先試,高標準設置教學室、檔案室、資料室,規范臺賬檔案模板,科學開發課程體系,5月份,對全區安全學校建設情況進行驗收。截至目前,全區14所安全學校常態化運行,并持續開展工礦商貿、特種設備等領域的安全培訓,通過開展浸潤式教育,提高群眾安全意識,掌握安全技能。
三是主題化宣教濃氛圍。印發《深入推進吳中區安全宣傳“五進”工作》方案,通過開展香山街道蔣墩社區宣傳咨詢、太湖灣實驗小學地震應急疏散演練等活動,持續推動安全宣傳進企業、進社區、進學校、進家庭、進農村。5月30日,在光福鎮舉行“安全生產月”啟動儀式,通過開展六大主要內容十三項重點活動,把安全責任的觸角延伸至企業、家庭和個人,營造“人人講安全、個個會應急”的濃厚氛圍。
四是宣貫式培訓提素養。將學習宣傳貫徹新修訂《江蘇省安全生產條例》作為當前安全生產工作的重點內容,印發《關于做好新修訂<江蘇省安全生產條例>學習宣傳貫徹工作的通知》,召開吳中區宣傳貫徹新修訂《江蘇省安全生產條例》視頻會議,邀請專家專題講解。通過座談會、巡回宣講、進企送法等形式提高企業及公眾的知曉率和覆蓋面。
(五)未雨綢繆,打好防災減災“主動仗”
緊密圍繞“兩個堅持、三個轉變”工作方針,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突出“防”的意識,提高“抗”的能力,強化“救”的準備,全面提升抵御自然災害的綜合防范能力。
一是風險普查過評審。按照國普辦總結報告大綱要求,融合普查各重點行業部門調查成果編制完成《吳中區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總結報告》。5月通過專家評審。
二是災后救助有保障。3月31日,區財政局、區應急管理局聯合印發《關于下達2022年中央自然災害救災資金的通知》(吳財行〔2023〕28號),下達金庭鎮2022年中央自然災害救災資金100萬元,專項用于抗旱工作補助。
三是示范社區再創建。香山街道舟山花園社區已獲評2021年度全國綜合減災示范社區,我區已創建成功全國綜合減災示范社區5家。目前香山街道蔣敦社區正在進行最新的創建工作,對標《全國綜合減災示范社區創建管理辦法(修訂征求意見稿)》查找不足,指導蔣敦社區全國綜合減災示范社區創建工作。
(六)應急有方,守好應急指揮“主戰場”
不斷健全應急預警、應急指揮、應急救援“三大體系”,落實應急預案、應急物資、應急隊伍“三項準備”,構建“智慧應急大腦”,加強數字化動態風險管控,不斷推進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
一是健全應急預警。著手修訂《吳中區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管理辦法》,進一步明確預警信息發布的工作原則,細化各相關部門職責分工,界定預警信息播發的時限,提高各部門在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中的協同作用。
二是強化應急救援。與度假區消防救援大隊聯合發文《關于加強金庭鎮消防救援力量建設的提示函》(吳安辦〔2023〕13號),建議金庭鎮加快現有消防救援站點改造升級。
三是完善應急預案。今年我局涉及《蘇州市吳中區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蘇州市吳中區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等5部應急預案需重新修編,目前已向各部門完成征求意見形成審定稿并召開評審會。
四是精塑應急隊伍。5月6日,吳中區藍天救援隊東山備勤點舉行揭牌儀式,進一步強化水域救援等突發事件應急準備。審核蘇州市吳中區曙光救援隊申請社會應急力量相關資料,目前已向社會公眾公示完畢,逐步加強“綜合+專業+社會”的應急救援隊伍建設。
五是加強應急演練。堅持以練為戰、以戰促訓,5月9日,在太湖灣實驗小學開展了地震應急疏散演練。5月30日,在光福鎮舉行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演練。提升事故應急處置能力,真正做到關鍵時刻“拉得出、沖得上、打得贏”。受市局委托,組織開展2023年蘇州市較大以上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綜合演練,目前已召開市區兩級協調會。
六是構建智慧應急。吳中應急信息化一期項目于1月17日順利驗收,形成信息化“1平臺+6模塊+1專網+1場地+1張圖”的“16111”模式,吳中應急信息化建設初具規模。二期項目已通過區領導會辦,目前正在準備造價評估相關材料。
(七)黨建引領,提升應急隊伍“硬實力”
緊扣“圍繞中心、建設隊伍、服務群眾”強化基層組織功能,認真落實“敢為、敢闖、敢干、敢首創”重要要求,以高質量黨建引領推動全區應急管理事業高質量發展。
一是重廉潔、創模范,常抓不懈。印發《吳中區應急管理系統全面落實“敢為、敢闖、敢干、敢首創”重要要求創建模范機關的通知》《吳中區應急管理系統進一步推進廉潔機關建設的實施方案》,召開創建動員部署視頻會議,圍繞2023年度重點目標任務,對標對表、正視問題,對照“正、勤、公、實、廉”照鏡子、掃灰塵、肅思想、轉作風,擼起袖子加油干。
二是進企業、送安全,平安惠企。3月起,由局領導班子帶隊,各科室、大隊負責人參加,以“黨建先鋒行,服務護安全”為主題,深入開展“進企業、送安全”活動,通過走訪了解企業的安全生產和日常經營情況,指導開展安全隱患大排查大整治,宣講安全生產政策法規,督促依法依規經營,真正把“我為群眾辦實事”走深走實。
三是提能力、抓考核,標準建隊。印發《吳中區基層應急管理隊伍能力素質提升實施方案》,通過開展六大重點任務,全面提升基層應急管理系統監管執法人員政治素養和業務水平。開展“跟崗帶訓”行動,實行“一對一”輔導的“導師制”,手把手“傳、幫、帶、教”,切實促進跟崗參訓人員的專業化水平。印發《2023年度吳中區應急管理系統日常工作考核實施辦法》,實行月報、季考(通報)的方式開展考核,抓好日常應急管理工作。
四是新堡壘、新旗幟,規范建設。著力增強基層黨支部的政治功能和組織能力,健全“黨委抓支部、支部管黨員、黨員帶群眾”工作機制,3月31日,中共蘇州市吳中區應急管理局所屬各支部選舉產生新一屆支部委員會。并認真落實三會一課、主題黨日、民主生活會、組織生活會、民主評議黨員等組織生活制度,常態化開展“黨建體檢”,規范發展黨員工作,抓實黨建共建活動。
二、存在的主要困難
全區安全生產形勢依舊嚴峻,在構建大安全大應急框架,轉型事前預防方面仍需久久為功,在滿足人民群眾安全訴求和上級考核要求等方面還存在一定差距。
(一)安全風險隱患偏多
全區現有工業企業10619家,其中危化品企業20家,醫藥企業14家,重大危險源企業3家,危化品儲罐739個;全區有粉塵涉爆企業32家,高溫熔融金屬企業26家,有限空間作業企業188家,鋁、鎂加工企業18家,涉氨制冷企業1家。加之,全區工業發展起步早,產業結構升級慢,安全生產短板和不足日漸顯現。
(二)安全監管力量偏少
全區基層應急管理人員共276人,結合全區工業企業總數來看(截至目前,全區落實風險報告工業企業10619家,其中規上企業1288家,規下企業9331家),基層應急管理隊伍整體規模偏小。此外,目前全區基層應急管理系統人員學歷專業背景僅39名,占基層應急管理人員總數14.13%,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基層執法水平。
(三)應急救援力量偏弱
全區山水資源豐富,地形地貌復雜,水域遼闊,山體森林密布,山、水、林分布都超過全市總量一半,局部地區地質災害風險較高,防汛抗旱、森林防火等應急救援壓力較大,現有的應急救援隊伍和力量配備情況難以應對較大災情。
三、下半年工作思路
接下來,區應急管理局將緊緊圍繞區委區政府中心工作,壓緊壓實安全責任,抓緊抓實專項整治,落實落細安全防范舉措,確保全區安全生產形勢穩定向好。
(一)進一步理順監管機制,壓實監管責任
根據省五部門《關于印發加強鄉鎮(街道)安全生產和消防監管能力建設意見的通知》,積極與消防機制辦等研究下一步推進計劃,確保全面提升夯實基層基礎。研究制定《吳中區基層專職監管隊伍安全生產監管辦法》,明晰崗位職責,紀律要求、考核標準,鍛造專業、廉潔、高效應急鐵軍。積極探索《吳中區工業集中區(群租廠房)安全生產監管辦法》,加速實現規范化、標準化監管模式。
(二)進一步推進專項行動,壓降安全事故
全力抓好重點行業領域“三個專項行動”,聚焦風險領域,提升排查整治的針對性和有效性。運用“四不兩直”等多種方式,開展跨地區、跨部門、跨領域聯合執法檢查,對屢查屢犯的企業及負責人實施精準監管。認真開展好事故壓降專項行動,落實“12345”工作舉措,推動治理模式向事前預防轉型。
(三)進一步強化主題宣教,增強安全意識
繼續組織開展“百團進百萬企業千萬員工”、安全宣傳“五進”等活動,多渠道宣貫新修訂的《江蘇省安全生產條例》,持續推進全區基層安全學校實體化、規范化運行,常態化組織開展基層安全學校和安全文化教育體驗館參觀培訓,通過浸潤式的安全教育,進一步提升全社會安全意識和避險逃生能力。
(四)進一步推進重點工作,夯實本質安全
全面推動民營工業集中區整治創建工作,嚴肅考評和“紅黑榜”制度,不斷壓緊壓實工業集中區各級主體責任。對上報參加二級評審的企業進行再梳理、再確認,組織專家全程“把脈問診”,提升創建成功率。推動更多中小型企業開展三級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不斷提升企業安全管理水平,夯實安全生產基礎。
(五)進一步推進巡查督導,筑牢安全防線
推動市、區專委會開展綜合督導和專項督導,通過明查暗訪、聯合檢查和調閱臺賬等各種形式,切實加強全過程監督檢查,督導各地、各部門和單位形成合力,全面完成督導反饋問題整改。做好季節性安全防范工作,密切關注雨情、水情、旱情變化,察危于早、除險于小,提高安全設防水平。強化值班值守,嚴格執行領導干部到崗帶班、關鍵崗位24小時值班、信息報告制度,確保發生突發情況快速響應、有效應對、及時處置。
(六)進一步推進數字建設,提檔智慧應急
加快落實吳中應急信息化二期項目的造價評估、專家評審、招標、建設各項工作,讓吳中區風險報告動態監管模塊、吳中區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風險監測預警模塊(二期)、粉塵涉爆企業監測預警模塊和吳中數據駕駛艙“智慧應急”分艙等功能盡快落地投用,實現信息化平臺建設與監管執法的深度融合。
主辦單位:蘇州市吳中區人民政府辦公室 網站支持
備案:蘇ICP備10060399號 網站標識碼:3205060031
公安部備案號:32050602010344